影像史︱晚清的影像与中国人形象认知(3)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而且,因为相机是西洋传过来的新鲜玩意,晚清时人对之缺乏了解,因为陌生而恐惧排斥,进而加大了摄影的难度,有时为了捕捉最佳镜头,摄像者还可能置身险境。1872年,著名的商业摄影师汤姆逊在长江上旅行拍照时,在一个偏远的村里被一大群村民尾随,并被投掷以石块和稀泥。在广州的潮州府,汤姆逊摄影时遭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围攻,丢了镜头盖,不得不仓皇爬上小船逃走。1898年,英国旅行家伊莎贝拉想拍摄两个童丐,但引起了中国老百姓的恐慌,认为她“在照相机里藏了一个黑色魔鬼”,是要“吃小孩子的”,同时她也要用“小孩的脑髓来驻容延年”,后来因为老百姓的强烈敌意不得不作罢。
西人镜头下的中国人形象“看上去都显得迟钝、无神,给人一种缺乏想象力的印象”,它们刷新了西方社会对中国人的认知。这是对中国进行文字描述的最好注解,早期外人描述中国的著述中虽然也有同情之理解的成分,但更多是高高在上的傲睨,例如19世纪末对中国有着深入了解的明恩溥在他那本描写中国人特征的名著中专门用一章篇幅提及中国人的“麻木不仁”。而且,影像材料逼真生动,让真实的中国无所遁形,并一次次冲涮着西方心底那个美好的中国形象,使之渐渐褪色。正如萨伊德所说,“东方几乎是被欧洲人凭空创造出来的地方,自古以来就代表着罗曼司、异国情调、美丽的风景、难忘的回忆、非凡的经历。现在,它正在一天一天地消失;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消失,它的时代已经结束。”当外人开始拍摄有关中国影像的时候,也就是19世纪中叶,曾经梦想中的国度,失去了光泽,西方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中国形象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封闭、停滞、野蛮、堕落的鸦片帝国,它成为西方想象的东方黑暗的中心,完成了从天堂到地狱的形象反转。影像让那个富丽堂皇、魅力四射、活力十足的中国日益远离了西方大众的视野。
中国人眼中的镜头
1822年,法国人尼埃普斯在改进印刷方法的基础上,用沥青感光材料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但成像不清晰,而且需要8小时左右的曝光时间。1826年,他把感光版装入暗箱,获得一张记录工作室外街景的照片,虽然曝光时间大大缩短,但是成像仍旧不清晰。1837年,法国巴黎的舞台美术师达盖尔经过深入研究,掌握了一种成像技术更好的银盐化学感光摄影方法。1839年,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可携式木箱相机,曝光时间只需要10多分钟,拍摄一张相片需要半小时左右,并能拍摄出较为清晰的图像。不久,法国政府购买了达盖尔的发明专利并将之公诸于世。很快,摄影术风靡了整个世界,从此人们可以用摄影撷取生活的点滴,用镜头观察和留存周遭的世界。摄影术诞生后的发展历程,无疑是西方世界日渐崛起的一个缩影,与之相对的是,近代中国经历苦难和倾颓的重重危机,坚船利炮轰开国门,通商口岸从沿海向内陆延伸,官员、传教士、商人、旅行者…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