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研究|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滞胀的回顾与启示(18)
2023-07-14 来源:旧番剧
此外,里根执政期间,美国通过国内外借贷来弥补联邦预算赤字(主要由军费大量扩张造成),将国债规模从9970亿美元增加到2.85万亿美元。这导致美国从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转变为最大的债务国。
2.英国:从需求侧刺激转向供给侧改革
20世纪70年代,英国在长期奉行凯恩斯主义的需求侧刺激政策失效以后,深陷滞胀泥潭不能自拔。撒切尔夫人执政以后,为了控制高通胀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并大力压缩国有资本经营范围,释放民营资本活力,削减政府福利开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使英国经济逐渐走出滞胀泥潭。
(1)框定政府边界,释放市场活力。撒切尔夫人执政以后,首先将宏观经济政策思路从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主要目标由先前的充分就业转向控制通胀,严格实行货币紧缩政策,大力压缩公共开支。同时,框定政府边界,推行民营化政策:一是通过出售国有资产将一些可市场化领域的经营主体从公共部门转向私人部门;二是放松行业管制,打破国家对部分产业的垄断格局,取消新企业进入的行政法规壁垒;三是通过特许招标、合同承包等方式,鼓励私人部门提供可市场化的产品或服务。同时,在民营化过程中,就方案设计、国企股票定价与发行方法、全程审计介入等都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法治化程序和民主化规则,在议会通过《竞争法案》的同时,还专门设立国有企业特别委员会,加强已有的国有企业顾主委员会,对政府有关部门和国有企业提出质询,并检查它们所承诺措施的具体落实情况,以避免腐败问题和“国有资产流失”。
(2)减少政府职能,强化个人和企业责任。1979年,撒切尔首相着手改造积重难返的社会福利体系。一是在社会保障领域,大力削减社会福利支出,调整相关支出结构,改变以往的“普遍性原则”,实施“选择性原则”,使社会福利真正起到帮助穷人的作用,而不再是简单的平均分配;二是在教育和医疗部门引入竞争机制,酌情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力提倡和鼓励社会福利事业民营化;三是在住房领域采取“国家后撤”的政策,减少由政府提供的住房,减少住房补贴,规定即使最贫困的家庭也必须负担房租的20%。
(3)大力压缩地方财政权力,将部分公共服务推向市场。由于英国地方政府过度膨胀导致地方财政支出过于庞大,所以,与里根政府的分权式改革不同,撒切尔首相主要从三个方面削弱地方政府权力:一是控制地方政府财政。198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地方政府计划与土地条例》,以控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在其三届任期中,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控制逐渐加强,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被逐步削弱。中央拨款占地方财政的比例由1978年的61%下降到1987年的46%,1990—1991年度进一步下降到38%。二是推动地方公用事业民营化。其中包括:出售地方政府拥有的公有资产;在地方公用事业中引进私人企业;把市场原则引入公用事业,强化竞争机制。三是推行公共部门内部社会化改革。内部社会化改革主要是将竞争机制和市场原则引入以往市场资本很难深入的公共领域,主要包括教育和国民医疗保健体系,从而削弱了地方政府对这些服务领域的过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