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间阅读|清明上河图是如何绘成的?(2)(3)
2023-09-11 来源:旧番剧
在宋人变着花样玩的各种乐子中,蹴鞠无疑是后人知道得最多的。凭借着施耐庵的不朽名著《水浒传》,这种风靡于宋代的竞技类游戏而今已举世闻名。如果你还记得起这本小说中的更多内容,你应该对相扑也不陌生。当时,这种供观众观赏的竞赛除了有“浪子燕青”这样年轻小伙间的“小二相扑”,还有更受青睐的“女子相扑”。因为相互激烈撕扯,相扑的女子经常会裸露出臂膀、甚至腰腹,所以时人也称它“妇人裸戏”。因为它实在太受欢迎,以至于一度竟然惊动到了大名鼎鼎的司马光。不过,这位位高权重的道德君子并没有因“妇人裸戏”“伤风败俗”而主张取缔它,只是希望它不要堂而皇之地在庄严巍峨的皇宫大门前夺人耳目。
因为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宋代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既有闲钱、又有闲暇的市民阶层,他们支撑起开封和临安昼夜不息的犬马声色。他们的审美情趣比不上那些饱读诗书的官僚士大夫,然而他们的存在给那个时代铺上了一层自由富足、丰富多元的底色。
六
其实,词又何尝不是如此?
今天对历史文化稍有涉猎的中国人一提到宋朝,多半会立刻联想到词,“唐诗宋词”嘛!从文学批评视角而论,本文开头引用的那首《望海潮》是柳永创作的不计其数的词作中为数不多的意境明媚、气象雄阔、品味高雅的作品。
这的确是事实,但对这一事实的理解应当还原到当时的现实语境中去。词在宋代并不是印成书给人读的,而是用来唱的。宋词,其实就是当时传唱于歌坊、酒肆、勾栏、青楼的流行歌曲,它并没有诗那样高贵的出身。如果一首词写得过于文气古雅,观众很可能根本听不懂,又怎能流行得起来呢?
在柳永以曼妙的歌词赞美杭州100多年后,一个名叫孟元老的南渡遗民用散文笔调追忆了十二世纪初汴京街市上的商业和娱乐面貌:
仆从先人宦游南北,崇宁癸未到京师。……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
从这里,你大概就可以窥见词在当时的真正生命力所在,它是大众娱乐市场需求的产物。只是因为有一代代上层士大夫的参与和改造,词后来才从下里巴人晋升为一种经典的文学体裁。这既是幸事,词的艺术审美价值由此获得了极大提升;但也不失为遗憾——抽离了源头活水,就阻断了词的未来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