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什么需要“生态理性哲学”?——唐代兴教授访谈(9)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从发生学观,人类哲学实是经历了从心觉化的天启向心智化的知觉方向敞开的存在之问,但其存在之问的知觉方式必然达向理性方向的提升,开出经验理性、观念理性、工具(或曰科学)理性三种不同方式,最终必然向生态理性方向发展。
存在之问的经验理性方式,是哲学从天启降落于人间的最初方式。它立足于知觉世界,从历史性积累的经验中提炼为可普遍化的理性认知方式。由于经验来源于生活世界,或者从根本上讲,经验来源于存在世界,所以经验理性的存在之问指向存在世界,以期发现存在世界的规律、法则,构建人的知识,提升人的认知,指导人的存在和生活。由于经验理性展开存在之问的主体能力构建的基石是经验,经验得来的对象始终是具体的,经验运用指向的存在世界也是具体的,因而,其敞开存在之问的对象往往不是整体的存在世界,而是具体的存在者,并通过具体的存在者来打开整体的存在世界镜像,从具体的存在者所敞开的特征来拟想或把握整体的存在世界。古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就体现这一特征。
经验理性的发展必然开出存在之问的观念理性方式,其根本努力和实际成就,就是突破存在之问的经验桎梏,将思维-认知朝向外部的存在世界转向内部的观念世界,形成以观念为准则的理性认知方式,由此使哲学的存在之问暗中转换成为存在的观念之问。克塞诺芬尼的“理神”说、巴门尼德的“存在”论、柏拉图的“相”主张、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以及笛卡儿的唯理论、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康德的个体主体论、费希特和谢林的绝对唯心论、黑格尔的实体主体论等,都体现观念理性的存在之问从存在世界转向主体世界,并构建唯我的主体论来替换了存在世界的存在本身,使哲学的存在之问演绎成为人的存在主体之问。
存在之问的观念理性方式将人的存在如何可能的客观依据之问变成了主体条件之问,哲学由此成为推动人在存在世界面前的自我膨胀而最终踏上无视存在世界的道路,康德的个体主体主义的观念理性哲学和黑格尔的国家主体主义的观念理性哲学成为这种推动的两翼动力,最终将哲学驱赶上科学理性之途。客观论之,存在之问的科学理性方式是哲学的观念理性的极端方式,即哲学的主体主义必然追求实践来证明主体主义本身的绝对正确和至高无尚,并以此从根本上解决人本中心化的目的论。所以,哲学的主体主义滑向实践主义的必然态势是极端地张扬以经验为导向并以经验构筑为目标的科学,突出科学的绝对权威和普遍性,由此,存在之问的科学理性方式最终沦为科学主义。科学理性的理想是提高人在观念和实践两个方面的绝对主体地位,但科学理性必然沉沦于科学主义的深渊中将主体之人变成了工具,凡是科学论的观念和技术主义对人实施了双重的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