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推万千读者公认的好书《10本书带你打造高绩效团队》,值得反复读!(20)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认知偏见的威胁是永远存在的,而且可以在任何情况下显现。当你给人们贴上刻板印象的标签时,当你不接受新的矛盾信息时,当你相信自己的记忆并经历太多时,当你置身于宇宙的中心时,认知偏见就起作用了(艾瑞里,2008年;卡尼曼,2011年)。大脑没有给前额叶提供足够的能量去对情况进行更客观的分析,它偏爱依靠低能量要求的神经模式,仅看清事物应该是什么样子,而不是事物真实的样子。正如我们在20多个国家的数百家公司中所发现的那样,我们现代的企业环境培育了企业文化,促使人们经常面对偏见。
企业文化与偏见
对《圣经故事》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揭示了企业是如何滋生偏见思想的。1973年,达利和巴特森发表了关于好心的撒玛利亚人的寓言故事的经典论文。这个寓言是关于一个人不带任何私心地帮助一个非常需要帮助的人。这两位科学家在普林斯顿进行了一项实验,要求学生们到一座楼里去谈论撒玛利亚人和另一个不相关的话题,然后让学生们去另一栋大楼参加考试。两位科学家要求一些学生匆匆赶到另一幢大楼,而另一些学生则不需要那么匆忙。在去另一栋楼的路上,所有的学生都会经过一个请求他们帮助的人,而且看起来他真的需要帮助。谁帮助得更多?令人惊讶的是,上述的寓言故事并没有对学生看到这个需要帮助者的反应有什么影响。对他们的行为有实际影响的是紧急情况:被要求快速到达另一栋楼的学生中只有10%停下来帮助那个人,60%以上的没必要这样匆忙的学生停下来帮助了那个人。
全球许多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价值观,讲述了与好心的撒玛利亚人相似的故事。以客户为中心、以解决方案为导向、以团队为支持、以员工为提升、以社区为焦点,是我们在世界各地的企业资料中经常遇到的价值观。我们在公司内部实际上看到的是,紧迫性干扰了这些价值观,公司会优先考虑以自我为中心的短期目标。一个紧迫的截止日期、下一个大项目开始、你需要今天就准备的明天的晨会、不像预期的那么好的最新数据、想要的越来越多的主管,以及其他紧急呼叫,这些状况创造了培养自动行为、绕过前额叶和认知偏见的文化。不管商业中的好行为讲得有多好,当前面临的压力降低了大脑将能量引导到能提出正确问题的重要思维结构的能力。不要问我们正在做什么,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停下来问有需要的人“我能帮什么忙?”或者“我怎样才能使情况好转?”就像普林斯顿实验一样。
在现代企业中,向我们的团队同事、下属、领导、其他部门的人,当然还有我们自己,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对避免偏见和下意识的反应至关重要。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开始提问,但不要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