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向西方翻译儒家经典的中国人(2)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汤生言此餐颇卫生,愿属餍,客有讶色。文襄(张之洞)吸鼻烟,希世子以为异,用希腊语问俄储,谓主人鼻吸何物。汤生达之主人,即以鼻烟递世子,两储益骇。临去,俄储郑重握汤生手,约至彼国当敬待,并以镂皇冠之表赠焉。后抵上海,辄告人,汉上见张总督,有辜某所通语言至博,各国无此异才。”这一顿饭中宾主交谈,就显示出辜鸿铭懂得法语、俄语、希腊语。
他究竟会多少种外语,没有人确切知道。他晚年在日本讲学时,多次讲到他在欧洲学习语言的情况,说他有“研究语言的热望”。综合他所讲的情况看,可肯定的是他精通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希腊语、马来语,略懂日语和俄语。他写文章主要用英文,但其中引用了大量德文、法文、拉丁文。
一个叫鄂方智的西方主教曾评价道:“他用英文所写的文章,以英国人看,可以和维多利亚时代任何大文豪的作品相比并。”精通英语的林语堂认为,在中国人中,辜鸿铭的“英文文字超越出众,二百年来,未见其右。造词,用字,皆属上乘”。孙中山也认为近代中国英语人才,辜鸿铭排第一。
1910年,清政府曾赐予十二名因具有“游学专门回国在十年以上者”以“进士及第”头衔,其中文科的状元、榜眼、探花分别为严复、辜鸿铭、伍光健。辜鸿铭排名第二,仅次于大名鼎鼎的翻译家严复,可见当时知识界对他外文及西学水平的肯定。
他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超越当时一般的出国留学生,甚至超越了一般西方受过教育的人。1920年,德国著名教授奈尔逊向德国人介绍辜鸿铭著作时说:“这个人他广泛地集西方文化于一身并加以消化吸收;这个人他熟悉歌德就像一名德国人,熟悉卡莱尔、爱默生和别的盎格鲁-撒克逊作家就像一名盎格鲁-撒克逊人;这个人他通晓圣经就像一位最好的基督徒……”
痛感当时西方“中国学”浅陋
1880年,24岁的辜鸿铭结束在欧洲的留学生涯,返回家乡槟榔屿,被派往新加坡海峡殖民地政府任职。工作了大约三年左右,他在新加坡遇见了马建忠,真正了解到中国思想和文化,遂辞职回槟榔屿,补习汉语并开始改穿长袍马褂,留辫子,打算返回祖国效力。
辜鸿铭回国的情况有些偶然,也正是这个偶然为他后来学习中国文化、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曾任张之洞首席幕僚的赵凤昌在《国学辜汤生传》中对辜鸿铭回国情况有详细记述。时间是1885年,正值中法战争期间。传记中说:“光绪十一年,张文襄公督两广,法越战事方殷,闽亦有警。文襄命知府杨玉书赴闽侦事,回,由海舶抵香港,汤生适同舟,玉书邂逅与谈。回粤与督幕赵凤昌言,舟中遇一人,与德国人讲伦理学,其人兼善中文,问姓名为辜汤生云。时海警需才,署中德文译员颇谫陋,凤昌以所闻白文襄,就香港邀之,任以邦交诸务。”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