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盘古大羊“换”亲到兑需演化看中国三大文化体系生成(5)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甲骨文所用卜辞,作为一国政治体系用字是涉及了整个王朝上百族群,一个武丁时期是造不出那么多字的。甲骨文是起源于夏的一支。而夏偏偏也是有一个大融合上缘的。造字的基础是民族大融合。
从商“大卜”自称的“盘古贞”字看,在殷墟考古出土的15万甲片中几乎每片都有一个或多个。奇怪的是,“盘古贞”字却没能传承到《周易》之后。这是为何?
女偃金融易《归藏》是“夏商”两朝长达1000年的卜法。而这个卜法的象辞显然在商之前就有了。而所用文字并非殷商太卜用的甲骨文。而是与《禹贡》、《归藏》、《五臧山经》在4100年前所匹配的语种。这是一种什么文字呢?
《大禹谟》用“贸易 货币”政商分离双重治理九州,《禹贡》要服的核心是上海沙冈的货贝。而与九州交流紧密关联的正是来自各地的三千兵丁和二万民工与当地偒傣人交流的“偒傣话”(详见上海地方志《金山卫春秋》)。于是,既是贸易用语,也是夏王朝官方用语的“偒傣文字”兴起。这就好比今天世界5000多种语言中贸易用便利的英语一样。从人类元音最多的《偒傣话》到河西走廊上至北欧地区的应用显示,一个曾经发达互动的人类最早多族群语区与贸易关联。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夏王朝”贸易所用的文字是“偒傣文字”。当今学者在研究的《偒傣话》“裙带书”,留下的文字不多却关联的社会现象极其复杂。如甲骨文中没有出现的“赎”字,还有与贸易相关的诗歌等现象。而在货币关系下女偃造部首为“贝”系文字几十个留在甲骨文中,可见贸易用字夏初已成系统。
贞字变异在甲骨文的应用中可以明显看到。由单一产业关系形成的“连山洛书河图”三《易》卜法已不再适应贸易关系,并且可以从女娲左旋方向的“三合一万字符”朝着没有方向限制的“巫”字转型中看到,商太卜用《归藏》卜筮时还坚持用“盘古贞”来表述。于是,在甲骨文表述用“贞”字时出现了很多变异表达。由“盘古贞”向“女偃贞”的演化过程中,出现了不同巫师在卜筮时的不同用法。而用“盘古贞”的巫师是生怕丢失了利用盘古威望的机会。
“女偃贞”在《周易》《易传》中被普及。而“盘古贞”却退出了史料视野。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时用的小篆中,“盘古贞”已弄丟。到了《说文解字》后人就只认得“女偃贞”了。可以看到,“女偃贞”替代“盘古贞”历经上千年。今天,所有字典里都没有了盘古居大山中央指挥族群围猎的“贞”字了。
中文字为什么会有秦始皇来统一,而大禹不行?因为大禹时期的九州绝大部分还是酋长部落,到秦始皇时,大禹已用“贸易 货币”让夏商周演化了1800年,成了民族广泛融合的诸侯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