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史︱晚清的影像与中国人形象认知(6)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中国人对照相本身并不太恐惧,但对洋人拐卖、杀害中国儿童,取人眼做拍照药剂的传闻却心惊胆颤。整个19世纪,大多数中国人对摄影术都心存恐惧,认为相机“被念了咒”,拍照会让被拍摄者身体里的元气流失,“寿命将因此大为折损”或者“因为拍照而失去好运”,所以外人很难找到自愿拍照的人,有时候为了给中国老百姓拍照,不得不付出高昂的“酬劳”。
晚清时人对照相的态度与认知,与近代社会国人的对外认知是一脉相连的。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深受西方国家的侵略与凌辱,无论战争还是媾和,都深深地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西方人可在中国横行无忌,特别是一系列政治侵略最后几乎都落脚到经济,自然经济的瓦解、小生产者的阵痛让朴实的中国老百姓自然将他们现实生活的苦难归因于外人的欺凌。中国社会底层蛰伏了一股强烈的排外情绪及报复欲,很自然地将外人及外国物品视为仇雠。
“古田教案”首犯受刑前的照片
从19世纪中叶起,西人开始以摄影记录中国,至20世纪已蔚然成风。西人的中国影像作品保留了晚清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对晚清的记忆几乎完全依赖欧美人拍摄的照片及结集出版的影集,让我们对其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了一个具象的体验。在欧美中国主题出版物中,直观生动的摄影集始终占据着重要份量。由于中国自身近代科学知识与观念的欠缺、封闭愚昧,所以对拍摄认知较为迷信,惧怕相机,因而对携相机摄影的外人极不友好。直到20世纪初,即便当时已经有不少中国人开始在香港、澳门和其他几个通商口岸经营照相馆,但民间关于相机的种种迷信依然流行,老百姓并不能接受照相。民国之前,少有中国人主动去照相,他们或者是“运气不好之徒”,或者是不怕“精神要被照去的”新党,“只是半身像大抵是避忌的,因为像腰斩”。晚清时期,人们照相都正襟危坐,或者端直站立,面部表情呆滞拘谨,不苟言笑,若相片中有点阴影,通常认为是照坏了。
民国初期,照相艺术才开始在通商口岸流行,三五个人有站立、有坐着照的,或坐在汽车模型里照的,甚至半身照也有人敢尝试了。
民族主义话语下的中国人形象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