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如何保护隐私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互联网时代,接踵体验新技术的欢欣而来的,还有隐私被侵犯的深深无力感。60万旅客及410万联系人信息,约2亿份个人简历,以及约3.83亿酒店住客信息……这是2018年底一个月内发生的隐私泄漏事件的一部分。根据Gemalto的统计,2013年以来,世界范围内泄漏的数据条数已经超过134亿。面对技术,个人是无力的,而法律监管仍不充足。以经过深思熟虑的保护框架弥补以上空白,必要性随时间推移愈发凸显。
隐私正在被侵蚀,这一点几无争议。然而,“千里之堤”溃于何处?对这一问题,回答便没有那么肯定了,防范以上危险趋势有其重要意义,反对这一点的声音也是少数。具体的界限划在何处,才能平衡历史积累与新形式要求,才能折中“守护隐私”与培植技术?最后,即使解决前一问题的方案
许多,即使其中每一方案单独看来都相当美好,如何以最为有效的方式整合这些方案,仍是“煞费思量”的苦差事。
哈佛大学出版社2018年发行的隐私领域知名学者WoodrowHartzog的新著《隐私保护的蓝图》(PrivacyBlueprint),对以上问题给出了自成体系的回答。从“设计”这一角度,作者细致阐述了我们为何在新技术之前变得脆弱;自“守拙”出发,作者全面勾勒了我们需要守护的三类价值;以当地“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实践历史为基础,作者为隐私保护划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边界;最后,基于以上要点,作者搭起了一整套“软硬兼施”“刚柔并济”的框架。
本文将扼要介绍作者WoodrowHartzog的创见,并辅以我个人的简评。第一节将详述为何“受伤”的总是用户,“设计”中蕴含的“助推”之力的强大程度可能逾越了大多数人的想象及经验;第二节将细述如何为企业的行为划出合理的界限,美国传统的法律注重保护消费者免受“欺骗”、“滥权”或“危险”之设计的损害,如此经验可为当下的保护问题提供借鉴;第三节将列析可能的监管框架的三个层次;最后是结语及展望。
遍布“陷阱”的新世界
相比现实,虚拟世界的一些差异十分重要却又颇为微妙,以至于有一点常常为人所忽视:虚拟世界中,我们能做什么,以及我们不能做什么,相关的决定权都在于架构的设计者。再进一步,无论是曾经更易行业观念的苹果操作系统,还是这两年引来各方赞叹的《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二者都以互动自然流畅而闻名,无论是“老妪能解”的“向右划动,解开锁屏”,还是无需指引、凭借生活经验即可上手的游戏流程,都是相应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