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如何保护隐私(2)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然而,“自然”的互动并不意味着如此设计的构思也是“自然而然”。恰恰相反,此类设计的背后,通常蕴含着架构者对用户心理的巧妙把握,以及对细节部分的“千锤百炼”。用户因蕴含匠心的设计得飨前所未有的体验,如果设计者存有其他心思,高超的设计与“无障碍”的互动之下,蕴含的风险也不可小觑。从这个角度看,在新世界中,用户变得前所未有的脆弱,他们依他人引导形成预期,循他人设计行事将弱点充分暴露于人。
《隐私保护的蓝图》援引的案例切中肯綮。某“阅后即焚”聊天软件以“安全、私密”为卖点,称图片将在发出一定时间段后“自毁”,不留痕迹。软件开发者同时在细节部分狠下工夫,大量使用“小锁”等图标,以突出软件保护隐私的特性。然而,这不是事实,软件并不安全,大量的第三方插件可以在图片“焚毁”之前将其截取、保存。不知情这一点、因而使用这一软件发送敏感资料的青年人,不少陷入尴尬、困窘境地,有的甚至因此被勒索。
类似的问题广泛存在。企业,尤其是以“安全、私密”为卖点的企业想方设法影响用户的预期,让用户相信软件应用很安全、很可靠。做到这一点的办法很多,除明面上的宣传外,各种与实际安全性能无关的设计亦能胜任。比如,Waldman在2018年发表的总结文章中,指出有关隐私协议的以下结果:通过在字体、字号、留白、对比等方面“巧下功夫”,企业能够让用户信任一份装帧精美、却又裹藏着许多侵犯隐私的条目。
在有意无意的操纵及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用户的预期与实际发生了偏离,如果用户依赖此类并不准确的预期而行动,他们将因此在隐私方面做出错误的决定,比如轻信不该轻信的人和企业。当用户变得空前脆弱而不自知,与隐私相关的几项颇为重要的价值也将因此受损:一曰信任,他们或许不会再将自己的脆弱一面托付企业;二曰“守拙”,以低效的方式守护秘密,此路从此不通;三曰自主,失去隐私,个体亦将部分失去对生活的掌控。
第一点及第三点都易于理解,过往的隐私学者对此也已有许多阐释。以信任为例,有研究发现,在信件中加入少量个人信息可以让营销更精准、体贴,提高点击率,可如果个人信息相当精准,反而会引起用户的惊惧与反感,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三点的内涵相当广泛,但也不难理解,时刻处于“众目睽睽”下,因而承受外界蜚语及压力的人,少有机会去发出独特的思考,也难有机会去试错、走不同的路,他会因此很难做自己。
什么是“守拙”呢?据《隐私保护的蓝图》作者的看法,保护隐私的路径很多,不过纷繁的手法都可归结为一点,即在以下四个环节中的任何一道上设置障碍、降低效率:一是可搜索性,要保护的隐私,是否很容易被别有用心者搜索到?二是可访问性,搜到以后,对方能否看到?三是可识别性,看到之后,居心叵测者能否将这一信息对应到个人?最后一点是信息本身的清晰程度,即使信息能搜到、看到并定位于个人,如果信息相当晦涩,隐私亦可能“存活”。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