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丁|《劳费尔著作集》目录的汉译与劳费尔其人其学(9)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第八期,1930年)。这类有现成译名的人物和书籍,应该承用,不烦另起炉灶重译,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引进,令人迷惑。
197. A Chinese-Hebrew manuscript, a new source for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Jews.“总目”译文:《一份中文-希伯来文手卷:中国犹太人史的新史料》。案:《一种汉文希伯来文写本》。Chinese多义多用,在语言学意义上,只能说“汉文”“汉语”,涉及古代事物尤其应该注意区分“中”“汉”。manuscript:“手卷”是古董、收藏行业的术语,在文史学术里一般叫“写本”。
199. Chinese bells, drums, and mirrors.“总目”译文:《中国的铃、鼓、镜》。案:bell是钟。
202. Foreword to Restoration of ancient bronzes and cure of malignant patina.“总目”译文:《〈古代青铜器的保存和铜绿的清除〉绪言》。案:修正译文《〈古代青铜器的修复和有害锈的去除〉绪言》。
218. Preface. The Open Court, 1933, vol. 47, pp. 65-66.“总目”译文:《中亚与俄罗斯序言》。案:标题有脱文“Central and Russian Asia”,义为“中央与俄属亚洲(部分)”。这是劳费尔为《公廷杂志》这个主题的专号所写引言,看来稿子是他参与组编的,供稿作者、篇名是:Sven Hedin, “Tibet”; Owen Lattimore, “Chinese Turkistan”; I. A. Lopatin, “Russian Asia”。
220. Sino-American points of contact.“总目”译文:《中美观点的交流》。案:这是劳费尔作品中比较罕见的一篇“散文”,文笔轻松,没有脚注和难词怪词,文章的内容是向美国人、西方人解释中国人、中国的心理和生活方式,所谓接触contact,说的是美中之间的由“中国皇后号”(Empress of China)实现的自波士顿出发、抵达港为广州的首航。中国与西方文化的共同点(point)是中国人的餐桌制度,桌居中央,环以坐椅,这种体式在整个亚洲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而“与我们的做法毫无二致”。劳费尔暗示这可能是外来的影响。标题可译:《中美文化交涉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