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放春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理性”的历史与历史的“无理性”(5)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绪论》,载莱曼等编:《韦伯的新教伦理:由来、根据和背景》,阎克文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9页)。这与1920年序言的立意可谓大相径庭。2001年,卡尔贝格(Stephen Kalberg)新译的《新教》英译本出版。为避免此前的误读,译者干脆将韦伯1920年文集序言作为附录放到最后(但中译本则又将序言重新调回到正文的前面)。2002年,贝埃(Peter Baehr)与韦尔斯(Gordon Wells)合作翻译的《新教》最初版本由企鹅出版社出版。两位译者专门就《新教》的1905年与1920年两个版本的差异做了长篇讨论(参阅Baehr and Wells, “Addendum on the 1905 and 1920 Versions of the Protestant Ethic,” in Max Weber, 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and Other Writings, New York: Penguin Books, 2002, pp.xxxiii-lxiii)。
这个译本也将1920年绪论作为附录放到最后。

李放春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理性”的历史与历史的“无理性”


彼得·贝埃与戈登·韦尔斯合作翻译的《新教》最初版本

李放春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理性”的历史与历史的“无理性”


哈特穆特·莱曼和京特·罗特编《韦伯的新教伦理:由来、根据和背景》
1920年版序言的错置所引致的“跑偏”只是误读的一个原因。此外,还有很多其他常见的误会。例如,《新教》常被学界习惯性地视作一部社会学经典。这似乎也有其根据。毕竟,韦伯本人在生前将它收入了其宗教社会学论文集中。然而,事实上在《新教》的初版中完全没有出现过“社会学”这个字眼。就其最初的知识旨趣而言,韦伯的着眼点在于“资本主义精神”这一独特“历史个体”的文化意义及对其进行归因说明。从“禁欲主义新教”到“资本主义精神”,从巴克斯特的灵魂牧引到富兰克林的致富箴言——通过韦伯的妙笔钩沉而浮现出的这一文化史谱系,与其说是揭示了什么“普遍历史法则”(如“理性化”),毋宁说是具体而微地揭示了历史进程(如“理性化”)之内在的“无理性”。就此而言,与其说《新教》是一部“社会学”经典,倒不如说是一部“反社会学”经典更确切些。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