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反应慢(2)
2022-11-04 来源:旧番剧
疫情并不能掩盖所有问题。
这家市值曾一度超过1100亿港元的中国最大潮玩公司,虽然有着1351家线下机器人店(联网的机器人自动售货机),且37.9%销量基于微信小程序和天猫商城,却一直没有实现真正的信息化:截至2021年3月,泡泡玛特线上和线下的库存尚未彻底打通。
一位熟悉泡泡玛特的业内人士透露,直到上市敲钟前不足30天的时候,泡泡玛特才仓促地给自己进行“信息化赶工”。即将上市的泡泡玛特签约了富勒科技,后者是一家专做供应链信息化的公司。而在富勒科技的产品介入前,泡泡玛特两大核心物流基地:南京仓和东莞仓,与遍布全国的门店、机器人售卖机存在“数据脱节”。
“泡泡玛特像个老派手艺人,更相信十年积攒的经验和眼光,陶醉于展会、门店、设计师交情这些他们走了十年的老路,但对大数据算法、柔性供应链等新事物,态度谨慎。”该人士如此评价泡泡玛特。
01 迟滞的玩具帝国
无论是抖音上,还是上海街头,所有此时此刻正在出现的潮流元素,你都很难在今年推出的泡泡玛特产品中看到。
因为至少提前6个月,泡泡玛特已经把来年各个IP的设计思路定好了“我们会提前6个月,做下一年的IP规划,包括每个IP推出多少个系列,甚至包括对系列的预计销售额是怎样的。”司德说。
迟滞感,在泡泡玛特的生产环节更为明显。直到目前,泡泡玛特依然采用“周期性MTO模式”(Make To Order,面向订单生产)泡泡玛特会根据自己的市场预判,在一个销售周期内统一向代工厂下生产订单,代工厂随之生产。
泡泡玛特的代工厂主要基于广东省。在泡泡玛特内部,不同的IP会匹配不同的生产资源及时间表,头部IP由于有复杂的工艺和防伪设计,一般需要提前两个季度下单。而普通的IP,泡泡玛特需要至少提前三个月给代工厂下单,代工方才能安排生产。
盲盒模式带来的二手交易热潮,让泡泡玛特的生产流程变得更为繁琐。由于在2017到2018年,仿造的泡泡玛特盲盒曾大量出现在市面上,泡泡玛特从设计、用料、生产工艺等环节大幅度提高了“防伪门槛”。
曹强是义乌某潮玩代工厂的老板,他表示盲盒模式导致设计到生产的节奏变慢。“代工厂要与盲盒方签署多种保密协议,一款设计出来后,代工厂的试产及报价环节也消耗了较多时间,为了提高仿造门槛,许多细节会反复沟通和修改。”
大火的潮玩市场,进一步让这种“迟滞性”凸显。由于部分国内顶级的潮玩代工厂商还要完成来自海外的订单,国内潮玩热潮让这些工厂在2019年前后出现了“订单溢出”的情况,“你需要预定好档期,这一个半月专门给你家做,之后两个月已经排给别人了。”